厦门早餐市场战局日益激烈 便利店咖啡店分食早餐“蛋糕”

lstt4年前 (2020-10-13)便利店539

日前,本报刊发报道《熟悉的早餐为啥没了熟悉的味道?》(详见9月27日B03版)引起热议,不少市民说,早龙早已不是早餐唯一的选择——喜欢传统闽南早餐,可以来一碗面线糊、花生汤,钟情快餐,也可以点一份咖啡+面包。

记者走访发现,便利店、咖啡店以及外卖平台都已加入早餐战局,传统早餐店略显疲态,比如满煎糕、面线糊等一些厦门传统早餐,大多受制于加工工艺、运输条件,只能在小范围、小群体供应。有市民建议,面对日益激烈的早餐战局,本土品牌应在保质保量的同时积极寻求变化,否则也会面临淘汰危机。

老口味

仍有顾客早早排队

但生意不如从前

清晨近7时,溪岸路一家面线糊店内,老板娘毛惠玲动作极快,客人刚落座,面线糊就端上桌。但即便速度再快,热气腾腾的面线糊锅前仍不时排起队。食客中有的是吃了好几年就好这口的老主顾,也有路过吃一碗的新客人,其中不乏年轻人。

“我早餐喜欢吃热的、好消化的,所以即使要提前一点起床出门,也要来这边吃面线糊。”家住附近的陈女士说。而邻桌的陈先生则说,他昨晚喝了点酒,早上来一碗面线糊醒酒最适合不过了。

虽然老食客依然捧场,但一些经营早餐多年的商家也提到,如今的生意确实不如以前,这也侧面反映出市民的早餐选择变多了,口味更挑剔了,少数早餐品牌或门店独大的情况已不复存在。

毛惠玲说,早年面线糊一早上能卖出至少七八锅,现在只能卖5锅。记者走访禾祥东路520番鸭面线店时,老板娘杜秀琴也提到,早餐时间卖出的花生汤从六七锅减少到两三锅。

新选项

咖啡店受上班族欢迎

便利店加入战局

早上9点左右,在软件园二期的星巴克餐厅热闹了起来,陆续有市民进店点单。“一杯冰美式,加一个可颂面包,帮我加热一下打包。”一名顾客点单。记者了解到,前来购买咖啡+面包当早餐的顾客,大多是年轻的上班族,一杯咖啡提神,是熬夜后的必选项。

记者留意到,不少市民也会到便利店购买早餐。早餐时段,十分便利店里也“十分”热闹。有的市民在热食柜前犹豫不决:吃豆沙包还是吃菜包,也有的市民拿了酸奶又拿饼干。“其他时段店里只有两三个员工,但清晨来买早餐的顾客多,我们一般会安排五六个人。”店长王先生告诉记者。

记者走访一些品牌连锁便利店看到,收银台位置一般都设有保温箱,里面摆放着各种馅料的包子,以及热奶茶、热牛奶等,这些早餐也很受年轻人的欢迎。

外卖平台

豆浆油条被挤出前三

外卖早餐订单江头排第一

不少市民说,在厦门,早餐虽不像武汉人“过早”那样具有形式感,但选择还是很丰富的。而外卖平台的出现,让早餐战局更加激烈。

美团数据显示,今年厦门市民早餐下单最多的品类前三名分别为粥、包子和生煎、汉堡,和去年一样,粥依然拔得头筹,稍有不同的是,包子和生煎从第三上升至第二,汉堡则把豆浆油条挤出前三。今年下半年最贵的一单早餐来自思明区陈先生,他花费了198元买早饭,包括15份皮蛋瘦肉粥,以及若干份油条、包子、肠粉等。

美团数据显示,早餐下单量最高的区域TOP5分别是江头、中山路和轮渡、高崎机场、前埔、后埔,靠近居民区和商业中心。

【观察】

传统早餐受制多

应主动寻求突破

早龙的寿司、黑米糕、碗糕等特色产品伴随一代代厦门市民长大,有市民给早龙早餐“挑刺”,“嫌弃”它一成不变,也是基于多年的信赖,为了让本土早餐品牌更好地成长。

事实上,本土早餐也遇到一些困境。记者走访禾祥西路一家老字号了解到,早餐的拳头产品“花生汤”不见了,因为生产工厂外迁至岛外,产品从热腾腾的碗装变成杯装,口感和热度大减,销路也不如前。

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,满煎糕、面线糊等一些厦门传统早餐,大多受制于加工工艺、运输条件,只能在小范围、小群体供应,无法满足整个早餐市场的需求。

传统早餐的经营者和相关部门,不能以不变应万变,必须寻求突破,以应对更广泛的市场需求,不仅让传统早餐品牌有所延续,也能让更多市民吃到美味的闽南传统早餐。

【他山之石】

上海推出“共享早餐”

市民可进一家吃百家

近年来,上海不断推进“共享早餐”模式,市民在一家早餐企业窗口,可以买到其它企业的产品,既降低企业成本,又为市民群众提供丰富的早餐服务。

目前,上海已经梳理形成24家早餐“中央厨房”企业,其中包括光明、粮全其美、清美、老盛昌等,初步统计可提供共享早餐品种数百余种。

据介绍,一企业过去两年主动拥抱“共享早餐”新模式,丰富的选择给门店带来了10%的营业额提升。新政策还明确要求企业要优化早餐时段交通组织管理、增加早餐时段道路临时停车点位,该企业下一步还将探索“网订车取”模式,更方便市民购买。(记者 林路然 卢琛)